將非遺技藝結合現代審美制作出精美的《藍蓮·溯》魚皮首飾;把石墨烯技術融入睡袋,讓旅行和戶外露營擁有溫暖舒適的睡眠體驗;毛茸茸的兔猻藏狐玩偶可翻轉切換形態,借潮玩傳遞生態環保意識;旅游方便食品注重綠色健康,拒絕“科技與狠活”……

  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現場,一波融合了文化、創意、科技、環保、健康的旅游商品“出圈”,成為旅游商品發展的新“風向標”。本屆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總裁判長陳斌總結,參賽商品呈現六大顯著特點:開發跨界融合、市場創意巧妙、設計創意時尚、制作技藝精湛、綠色健康普遍、特色展現廣泛。

  作為傳承文化、講述故事、豐富體驗、帶動消費的重要載體,旅游商品是文旅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一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進旅游強國建設”“豐富高品質旅游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小小的旅游商品,如何撬動文旅產業的整體發展?當下的旅游商品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發展趨勢?在這場國內旅游商品領域權威的綜合性賽事上,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給出了他們的解讀。

  地域文化的生動代言

  “作為全國最高級別的旅游商品大賽,這不僅是一次行業尖峰的精彩對話,一個創意火花激烈碰撞的平臺,更是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時代強音的回應。”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馬金剛在頒獎儀式上說。

  2025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設立文化、科技、時尚、特產四大部分,涵蓋30個類別,吸引了30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參與,2296套、逾3萬件商品參賽。經嚴格評審,2116件(套)商品入圍決賽。大賽專家評價,本屆參賽商品在數量、品類、品牌參與度及創意設計水平上均超往屆,競爭尤為激烈。

  馬金剛表示,參賽者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天馬行空的創意激情相融合,打造出一件件驚艷時代、打動人心、引領市場的優秀商品。“它們是地域文化的生動代言,是旅行記憶的溫暖延續,是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藍蓮·溯》魚皮首飾憑借著非遺與現代審美的交融,在大賽中獲得金牌。創作者、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查干湖魚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首飾以魚皮為載體,兼具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美學設計。

  查干湖魚皮制作技藝始于遼金,植根于查干湖傳承千年的漁獵文化。徐毳介紹,每一塊魚皮的紋路都不盡相同,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材料。將原生態的魚皮進行植物染色、加工后,可以像牛皮羊皮一樣長期保存。徐毳和團隊將魚皮與國潮元素相結合,選擇了寓意“純潔無瑕、高尚品質”的藍蓮花意象,制作出32款首飾,既有簡約日常款,又有適合旅拍的民族風款。

  同時,團隊還推出了半成品材料包,游客可以到工作室,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出獨一無二的首飾。“查干湖本身也是5A級旅游景區,這套首飾在旅拍時特別好看,深受年輕人歡迎。”徐毳說。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推薦的“岱松灼影 君子之風”擺件也在大賽中獲得金牌。

  肥城被稱為“中國佛桃之鄉”,已形成集賞花、品桃、桃木加工、桃文化展示、桃園風情游于一體的特色肥桃產業,肥城桃木雕刻也被列入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喬巖告訴記者,現在的肥城桃木雕刻行業,比以往更加注重創新,不僅采用了浮雕、鏤雕技術,還通過與掐絲琺瑯工藝融合,豐富了桃木雕刻的色彩度,增強了傳統桃木工藝品的表現力。

  喬巖表示,目前桃木雕刻產品已經從傳統的桃木劍、桃木如意,逐漸向新穎小型的旅游伴手禮轉變,比如年輕人喜歡的精致手串、精巧木梳和隨身鏡等。“今后,我們將緊貼流行文化趨勢,融合經典桃文化元素,捕捉年輕用戶的消費需求,開發更多被大家喜愛的桃木旅游產品。”

  “肥城不是因大山大水出圈,而是因桃木旅游商品興起的旅游城市。我們一定要做好旅游商品產業,以桃木為出發點,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豐富完整的旅游商品體系。”喬巖感慨,通過大賽,她了解到旅游商品已經豐富融入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我們的肥城桃、肥桃酒,還有桃花茶、桃花蜜、桃花被,都是桃文化的外延。”

  “本屆大賽,許多旅游商品將當地的傳統文化、非遺之美,通過緊扣時代需求的設計語言,完美地進行了融合。同時,在整個產品的使用功能和材料上,越來越契合當下的需求。”大賽終審專家裁判、上海市現代文化旅游促進中心副理事長閔杰說,“這是今年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與全民文化自信提升的體現。”

  此外,圍繞文旅特色產業發展,文化賦能、品牌化、科技化、材料環保與創新、產品包裝、營銷傳播策略、參賽態度等也是大賽評判的重要指標。“商標是旅游商品面向市場的一個重要坐標。大賽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一套嚴謹科學的文旅特色產業品牌化運營標準,不斷篩選出優質的文化旅游商品,并成為持續促進中國文化旅游商品發展的催化劑。”閔杰說。

  旅行記憶延續帶來產業價值

  朝鮮族發飾、奶油米酒……充滿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讓消費者每每看到它,就能瞬間回憶起旅行的經歷。本屆大賽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選送了19款商品,獲得了兩金兩銀三銅的好成績。

  延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盧平秀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今年已經是延吉第八年參與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得益于大賽的指導,我們在產品品類、便攜程度、旅游商品的特質等方面持續優化,實現了從原來的單品類,變成符合游客需求的多品類研發的轉變。”

  延吉市文廣旅局指導當地企業,在開發自己特有產品的過程中注重旅游商品的屬性,不僅需要讓本地人喜歡,更要讓外地游客在當地嘗試之后帶走,從而促成重復消費。

  “朝鮮族的民俗是延吉深受全國游客喜愛的重要因素。外地游客到延吉打卡,可以體驗朝鮮族旅拍,逛漂亮的夜市,品嘗豐富的朝鮮族美食。”盧平秀表示,與此同時,延吉也將與延邊大學深度合作,進一步研發出具有延吉特色的文創產品,豐富旅游產品市場。

  “延吉有五大特色:民俗、生態、冰雪、恐龍、跨境(游)。我們圍繞這五大主題,不斷豐富旅游產品,讓外地游客進一步感受延吉,感受中國的朝鮮族傳統文化,豐富消費場景,提高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外地游客感受‘有一種生活叫延吉’。”盧平秀說。

  “旅游商品能夠實現讓游客在當地買、離開時帶走、到家后復購。”馬金剛告訴記者,目前,青海省正在加快建設產業“四地”(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其中,農畜產品面臨著“量少價低——出口產品價格賣不上去,價格高的輸出量少”的問題。“像枸杞、蕨麻、蟲草、牛羊肉等,都是游客喜歡的。因此,我們把游客請進來,根據游客的口味和需求調整,實現商品價值的轉換,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馬金剛說。

  “旅游商品,已經不僅是游客在旅游中購買,更是旅游者在旅游結束以后唯一可以繼續消費的項目。”陳斌表示,當下交通網、互聯網、物聯網日益發達,旅游商品廠家、實體店、網上銷售平臺與物流之間全面貫通。通過旅游者分享而帶來的擴散消費,使現代旅游體系的鏈條延伸得更長,旅游經濟的關聯面更廣,更加證明了旅游商品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買得越多,宣傳得越廣,影響越大,它等于無形的廣告,給游客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播。外國人買回去,也會逐漸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陳斌說,“因此,旅游商品在開發時就要時時刻刻想好,怎么提高游客的復購率、擴散率,怎么便捷、快速地運輸。旅游商品從業者只有把握市場、順應市場、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引導消費,才能讓旅游商品的發展邁向新高度。”

  綠色、健康、科技是必然趨勢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余隋懷是本屆大賽的終審專家裁判,他告訴記者,人們對文化、健康、自然的追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也更強調實用價值。

  余隋懷表示,從工業設計層面評價一個商品有3個層次,分別是能用、好用、享用,其中,享用需要達到享受的層次。

  “大部分商品處于能用到好用的過渡階段,少量商品處于好用到享用的層次。層次越高,商品的附加值越大,利潤越高。”在余隋懷看來,要打造人們“享用”的爆款旅游商品,需要開發者緊跟時代需求,思考如何引領潮流,制造出現象級的精品旅游商品,而不是跟風復制。

  大賽中,一款來自山西的“小米乳”獲得金牌。“小米乳是山西晉城新開發的一款產品,主要原材料是太行紅苗谷小米,加工中通過發酵產生很多益生菌,對身體有益。”山西晉城文化和旅游產業協會會長李耀華介紹,“小米從古至今都是養生的產品,但目前衍生品在市面上不算多。我們集中精力把它打造成健康、易吸收、老人小孩喜歡的產品,方便更多人攜帶。”

  “綠色、健康是旅游商品下一步發展的絕對趨勢。”陳斌表示,在大賽休閑食品、方便食品、飲料等類別的評審中,鼓勵健康、環保、綠色理念,倡導少用和不用添加劑,提倡低糖、低鹽、低脂類食品。

  智能化也是未來旅游商品發展的趨勢之一。陳斌認為,AI將會進一步在旅游商品中體現,且越來越精妙。開發過程智能化的加強會帶來設計、創意的提速,生產的智能化有助于提高產量。這些都會讓旅游商品的開發速度、生產速度、投放速度大大加快,再加上智能化的物流,最終形成了整個文旅產業的智能化。

  此外,更需要建設旅游商品服務場景。“它不是一個單純銷售、買賣的環節,而是場景式的消費。怎么讓人愿意購買,要創造消費的場景,正向吸引,不是單純推銷。”余隋懷說。

  “大賽的特點就是重特色,重市場,重創新,重融合,倡導‘文創促傳播,旅游興產業’。”在陳斌看來,中國旅游商品呈現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商品更加旅游化,更重視文化內涵而非表象,關注綠色與健康,讓科技滲透進每個種類。

  “體現濃濃的生活,淡淡的文化,無窮的創意,精巧的設計。”陳斌說,“我們也將不斷更新標準,為滿足人民的幸福生活孵化出更多優質的旅游商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高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